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测速 >

<i>和平区小白楼街因地制宜推出“135综合养老模

内容提要:10月20日,和平区小白楼街城心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心推出的“135综合养老模式”就吸引了数百位老年人前来咨询和体验。这种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养、康养、住养、乐养、安养”多项养老服务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 图为老年人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活动。

  天津北方网讯:10月20日,和平区小白楼街城心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心推出的“135综合养老模式”就吸引了数百位老年人前来咨询和体验。这种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养、康养、住养、乐养、安养”多项养老服务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10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和平区开封道的小白楼街城心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一探究竟。

  施治老城区 完善养老设施

  “我就住在旁边的小区,老伴去世后,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日常就我一个人独居。有了这个养老服务中心,真是解决了我养老的后顾之忧。”开封里社区居民王奶奶在服务中心咨询时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中心成立还不足一周时间,但前来咨询的老年人络绎不绝,还有一些年轻人陪伴父母前来参观咨询。“从中心成立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名老年人来登记或办卡了。”中心院长张媛说。

  为什么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成立,就吸引了这么多老年人前来?其实,这都得益于小白楼街党工委、办事处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推出了一套适合街道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小白楼街公共服务办公室负责人高桥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介绍:“我们街域内共有近6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全街人口的22%。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街域内老年人口多,老年人养老需求大。然而,街域内房龄长,老年人在这生活年头儿长,养老不愿改变生活环境和社交圈,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或就近养老。”

  “养老不出家,出家也不出社区。”这是很多社区老年人的心声,但对于寸土寸金的和平区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认真梳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让老房子赋新能,让小房子变大阵地,让分散的房子形成团组,衍生更大辐射便利、服务社区老人,小白楼街走出了一条老城区施治建设完善养老设施的新路。打造了小白楼“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采用“135综合养老模式”开展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圈 组团式发力

  据了解,小白楼街“135综合养老模式”中“1”是“一个中心”,即小白楼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是三大片区,即承德道、崇仁里、泰安道;“5”是五项服务,即医养、康养、住养、乐养、安养。一个中心主要承担日间照料、老人家食堂、长短期托养、医养康养等功能。三个片区分别设立三个站点,分别具备老幼共托、老年大学以及老人助浴的不同功能。

  承德道站点主要承担“养老 托育”的一站式服务功能,实现“老幼共托”。记者在站点看到,一边是天真童趣的幼托中心,另一边是细节满满的适老化设计。“这个站点还在最后的验收阶段,年内就能开放。针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现状,我们在这里既可以提供3岁以下低龄儿童的托育服务,又可以提供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通过打造老幼共托的服务模式,让老幼两代就近共享高质量服务。”院长张媛说。

  在崇仁里站点,记者看到,一间间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求知欲望,在这个站点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主要承担老年认知友好中心的功能。张媛说:“我们计划下个月开始招生,邀请专业的老师来为老年人授课。同时,还会将街域内各社区的特色老年社团活动延伸到这里,让老年人既能学习,又能学有所用。”

  “未来,小白楼街还将不断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用心织就养老‘幸福网’,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不断提高老年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小白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汉裕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