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登录 >

面对养老,谁都不是“局外人” <span> <p>扫码

内容提要:“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达32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3.5%,其中户籍老人达到300万人,这一数据占全体户籍人口比为25.84%,本市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日前召开的2023天津市养老产业发展论坛上,天津市民政局对外发布了这一具体数字。 红桥区社区公益养老服务团队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助浴。洗澡前,志愿者还插空教授老人自我康复锻炼方法。张立摄 图为河西区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在下棋。尉迟健平摄

  天津北方网讯:“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达32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3.5%,其中户籍老人达到300万人,这一数据占全体户籍人口比为25.84%,本市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日前召开的2023天津市养老产业发展论坛上,天津市民政局对外发布了这一具体数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天津的老年人口比例会继续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有专家预测,到2026年,本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比可能突破30%,也就意味着到“十五五”初期,我们身边每3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届时本市将整体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面对这一形势,此次论坛以“构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围绕打造“津牌养老”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等要素,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领军企业负责人和媒体人等,通过思维碰撞,探索多元化养老的新路径,共同推动天津“幸福养老”又好又快发展。与会者一致认为:面对养老,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优化津城养老的人文生态环境是政府、社会、全民的共同责任。

  乐享家门口的优质养老服务

  每当提起养老这一话题,老人们需要直面的问题便是“在哪儿养老”?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调查数据,我国老年人中约90%选择居家养老,约7%依托社区养老,约3%入住机构养老,商业养老与基本养老服务相向而行,互为补充。

  为什么居家养老占比最高?通过调查,记者发现,老人们对养老不离家、不离亲、不离老伙伴、不离熟悉环境格外重视,“原居养老”的意愿更为迫切,也最容易增强老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面对如此庞大的居家养老群体,政府和社会该如何做好精准服务呢?近年来,津城的老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嵌入式养老”,这正是天津为解决大城市养老的一次深入思考,是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的有益探索。

  在您居住的家门口很容易找到一家“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社区内和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指导等综合性养老服务,通过专业团队、连锁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嵌入式机构不像养老院那样需要长期居住,服务类型、时间更为灵活,可按实际需求为老人提供临时几天到几个月的全天候照护服务,一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在此次论坛上,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绍鹏介绍了该区破解中心城区养老难题的方法和经验。和平区户籍人口47.33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3.74万人,占户籍人口29.02%。

  张绍鹏说:“面对这一形势,我区组织千名社工开展万户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调查,要弄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需定供,以供促建,实现靶向化服务。”调查中找到的养老工作重点,正是工作的发力点,集中资源优先推动。比如“扶它灵”项目为老人安装适老化扶手,“金钟罩”“不倒翁”等照护老人安全的项目等,都是在切实守护每一位老人。区内各街道也推出了“一街一品”,挖掘提炼街道特色养老服务品牌:小白楼街有“城心养老”、五大道街有“海棠五‘伴’花儿式养老”、新兴街有“五 ”养老、南市街有“一轴两带”养老、劝业场街有“务实劝业,睦邻养老”、南营门街有“1 5 7 N”养老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进一步夯实了和平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

  近年来,河西区也一直聚焦养老服务问题,突出“居家”要素,全面推动居家养老“133”工程——构建一套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拓展配餐、医疗、家政三项服务;推进线上与线下、现场与入户、管理与服务“三个融合”;实现高端有选择、普惠有市场、兜底有保障的养老服务系统,着力破解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养老之困。国务院办公厅对“天津市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了表扬。

  今天,住在河西区的老人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助餐、生活照料、康复理疗和家政等服务,全面构建了“15分钟服务圈”,养老服务中心就近共享周边卫生院,为重点保障的老年人安装“一键通”、门磁、烟感监测等智能设备。利用搭建的“居家养老数据库”智慧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运营使用、场景展现、审核监管等服务功能,实时分析老年人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着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高质量养老 需人才要智慧

  由天津市民政局指导、海河传媒中心主办的2023天津市养老产业发展论坛,主题是构建养老产业发展新格局。与会嘉宾认为,所谓“新格局”正是养老事业兴旺、老人生活幸福。要达到这一目标,无论是养老人才的培养还是技术的配套,都要紧跟需求。

  在论坛上,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老年学专业负责人魏智慧副教授从学界的角度,对我市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介绍。魏智慧直言:当下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流失率过高,人才整体素质仍需提升,这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作为本市唯一设立老年学专业的院校,天津理工大学正在探索解决当下养老服务行业全线人员稀缺的问题,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并愿意留在养老行业就业。

  老年学专业会讲授哪些课程呢?魏智慧在分享时提到,从护理学、心理学,到管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都需要培养,未来的养老人才一定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天津小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栋楠认为:“目前养老行业存在的人员供给困境,的确制约着行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入职门槛低、收入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的‘三低’问题。”而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人才的需求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智慧养老”方面具有专业优势的高级人才,未来更具竞争优势。

  祝栋楠所在的“小橙长护”是一家集“养老护理服务、医养人才培养、数字化医养平台”为一体的数字化医护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的新兴养老服务企业,“小橙长护”正在积极探索数字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方案。祝栋楠在主题分享时表示:“老龄化时代的来临,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会紧跟上银发经济的步伐,开发出更多的适老化技术、产品及其服务,不断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让天下老人有所依、有所享。”

  中民聚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天津本土企业,自2019年成立至今,服务的范围已经从天津走向了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公司结合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区块化三级运营管理”“1 5 N运营模式”及“特约合伙人连锁经营”三大板块。中民聚康总经理展恒波表示:“多年来立足天津,不断探索实践,我们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市场化的持续性、可简单规范的复制性,以及可实现品牌化的规模效应。”

  今天,在天津,有高校致力于养老人才的梯队建设,有企业在这片沃土上不断壮大,有数字化模式不断为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再加上极具天津特色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开办、养老机构的不断进步,也就拥有了“构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底气。

  嘉宾观点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委员  朱康文

  由天津市民政局指导、海河传媒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天津市幸福养老文化节,以及“2023天津市养老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就是要聚焦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城乡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交流经验体会、研讨发展趋势、探索新的路径、谋求深化合作等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希望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好“津牌养老”特色品牌,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要求,为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天津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 张宝甫

  老人是“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的主体,其幸福不幸福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子。老人幸福感的满足,一方面来自物质需求,集中在力所不及之处,如饮食、医养、康养所需;另一方面源自精神需求,老人们都希望不孤独、从容又有尊严地老去。及时发现并精准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善莫大焉。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必须一以贯之地大力弘扬孝老、敬老传统文化,做实而不“作秀”、做久而不流于形式。

  天津市红桥区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 王全成

  天津市提出的“津牌养老”工程吹响了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红桥区老龄化程度较深,特别是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老人较为突出。我们成立养老服务产业协会,就是要建立一个为老服务的“资源蓄水池”,协助政府做好养老工作,做好“帮手”和“助手”,进而影响带动家庭的为老服务,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结合的为老服务。

  椿萱茂(天津东站)老年公寓院长 梅红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作为从业者,我们从事养老行业需要做有温度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要让长辈在晚年生活中有品质、有尊严地享受生活。

  天津福汇养老院院长 高倩

  随着《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划出了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的等级线。我们养老院也成长为了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这份标准是我们养老院成长的“教科书”,对于养老院的管理从制度入手,继而落实到了实干层面。(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